闪电娱乐

首页 > 速报 > 正文

“你不是张伟平的对手!”没想到,1997年张艺谋爸爸一语成谶

责任编辑:秩名时间:2021-06-02 18:38

  娱乐圈里出“新瓜”了!

  据悉,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(已被吊销)又增加了一条开庭公告,不出所料原告是张艺谋,被告则是张伟平和张京。

  张艺谋和张伟平算得上是“黄金搭档”了,两人曾在圈内创造了不少票房神话,也推出过不少经典作品,如今为何对簿法庭?

  事实上,“哥俩好”只是十几年前,自2011年起他们两人就成了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

  当时两人闹掰以后,互呛消息便屡屡不止。

  先是宣传电影不愿同台,接着又是两方争“娃”,纷纷表态旗下周冬雨、倪妮等艺人都由自己一手捧红,自身对其有实际管理权。

  两方不肯让步时,张艺谋这边又被爆出了“超生门事件”,最终补缴了七百多万超生费。

  对此,张艺谋还在传记里批评此事背后操控者为张伟平。

  两人的“交恶传闻”,曾引起过轩然大波。

  那,曾经关系甚好的哥俩,为何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呢?

  惺惺相惜到滋生矛盾

  1980年代,张艺谋推出了多部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作品,从而受到无数影迷的喜爱,成为炙手可热的电影人。

  与此同时,张伟平正带着启动资金投身于房地产行业,在圈内混得风生水起、赚得盆满钵满。

  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大咖人物,却因为巩俐有了牵连。

  这时的张艺谋和巩俐经常一起合作,关系异常“亲密”,她也成了张艺谋成名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明星。

  无巧不成书,张伟平的妻子是巩俐的粉丝。

  有次两人的共同好友组织聚会,张伟平的爱人看到巩俐后,便主动上前打招呼。

  就此,张艺谋和张伟平正式见面了。

  虽说各自所在的领域不同,但毕竟都是行业大佬人物,有相似成功经历的两人一见如故,平日来往的次数也逐渐增多,慢慢成了好友。

  1995年,张艺谋和巩俐因诸多因素矛盾增多,感情渐淡,最后一拍两散。

  然而,此时的巩俐早已成了张艺谋电影票房的保证之一,当时又正要筹拍新电影《有话好好说》。

  投资方听到两人闹僵以后,立刻将投资缩减了1600万左右,张艺谋方再三思考后决定放弃双方合作。

  即便是影视界大拿,一时间资金困住了脚步。

  所幸的是,张伟平和张艺谋聚餐时看到他愁眉苦脸,便主动问及何事不顺,张艺谋对其道出了所遇难事,表示自己缺少2600万的投资。

  本以为张伟平只能听他诉苦,没法给予确切建议。

  没成想,财大气粗的张伟平一口回应:“不就是钱吗,我来投资就好了”。

  尽管请了不少一线影星坐镇,也砸了不少钱,但两人的初次合作只能以亏损1800多万告终。

  第一部成品非但没有取得理想成绩,还赔掉不少钱,让两人都始料未及。

  不过,张伟平非常惜才,他没有怪罪张艺谋,反而是继续投资1000万成立了新画面影业公司,主要业务便是做张艺谋的电影。

  从此,被称为“二张”的哥俩,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“传奇合作”。

  之后,两位“黄金搭档”不断推出经典作品《一个都不能少》《我的父亲母亲》等,深受大众喜爱,张艺谋的电影在影视市场上重新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
  由于合作多次,彼此信任无间,所以有商业往来的地方两人都未曾签订合约,全是口头约定,这也为日后两人关系恶化埋下了伏笔。

  第一个看出两人搭档模式有问题的人,是张艺谋的父亲张秉钧。

  1997年,老父亲去世时,对张艺谋说的“遗言”便是“你根本不是张伟平的对手,如果合作得不好,你肯定对付不了他”。

  当时的张艺谋不以为然,谁料想多年后此话一语成谶。

  其实,那时外界总认为他俩是亲密无间的“铁哥们”,殊不知两人自2000年开始便有了滋生矛盾的端倪。

  在这里饭姐不得不说一句,老父亲的眼光是真的“毒”。

  这一年,张艺谋的电影慢慢从文艺片转向了商业片,执导了一部影片《幸福时光》。

  作为“首部贺岁档作品”,张艺谋花费了大量心血,无论是演员设置、还是场景与剧情的设置,都是顶尖配置。

  可惜的是,观众并不买单,纷纷吐槽看不懂这部影片。

  面对这部从口碑至票房都被称为“失败之作”的影片,张艺谋的回应却是自己的拍摄理念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通过电影表达看法,只要能收回成本,投资人不亏钱就够了。

  但是,身为商人的张伟平认为电影不能光追求艺术,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市场和观众。

  说白了,一个为了理想,一个为了钞票,两人的目标都没错。

  但这种南辕北辙的想法,累计多了总会有爆发。

  理念不同至反目成仇

  于是,在两人合作4部影片一直处于亏钱状态后,张伟平不再放任张艺谋自由发挥,开始主观干涉影片营销。

  此后,二张开始筹拍纯“商业片”《英雄》,这部影片从投资、制作等许多方面均是按照好莱坞大片级别制作的。

  仅仅是预算资金,就高达3000万美元。

  为了让《英雄》达到最满意的票房效果,张伟平采用了许多国内影片从未使用过的营销手段。

  首先,新画面极其保密影片的第一盘拷贝,直至首映当日才将其空运到现场。

  其次,为了打击当时盗版猖獗的市场风气,张伟平甚至在公映期间和各大院线签订合同,将放映版的天花板全部挑掉,每个进场观影的人都要进行全身安检。

  如此超前的创新模式,给《英雄》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神秘色彩,也将其音像版权从最开始的起拍价500万炒到了天价1780万。

  要知道,这时市面上最贵的电影版权也才30万。

  最后,张伟平还斥资130万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式,前前后后总共邀请了500家知名中外媒体。

  不得不说,在商业嗅觉方面,张伟平确实是个天才。

  最终,《英雄》播出之日便一炮走红,总共获得了内地2.5亿的票房、全球票房14亿元的收入。

  同年,国内电影票房总共5亿,《英雄》就占了一半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张艺谋对此部电影的期待只是2000万的票房,毕竟他的重心不在钱财,而是做好电影内涵。

  因此,票房大获成功的同时,张伟平和张艺谋的想法也有了偏差,张伟平为了延续此时的辉煌,开始从营销转向了干预电影创作。

  2006年,张艺谋准备拍摄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,原定搭档是巩俐和周润发。

  但张伟平始终认为两人名气虽大却不受年轻人喜爱,应该把主角换成当时爆火的周杰伦。

  就在剧本即将完工时,张伟平依旧强势导入自己的想法,使得编剧和张艺谋不得不快马加鞭修改剧本。

  除此之外,张伟平还添加了一个硬性剧情:巩俐和刘烨在剧中应该有“禁忌之恋”。

  张伟平的干预对年轻观众来说,确实有不少吸引力,所以影片最后取得了接近3亿的票房佳绩。

  但,张艺谋却被骂成了“烂片王”,不少影迷认为他为了赚钱不顾口碑。

  或许,此时的张艺谋心有怨气,但无处可说,这也导致哥俩的矛盾很有可能在无形中逐渐“升级”。

  2009年,张艺谋筹拍《三枪拍案惊奇》,影片原本的调性是严肃悬疑类型。

  但适逢小沈阳那年爆红,张伟平眼看周杰伦带来的粉丝效应较好,便力荐小沈阳进组拍摄此片。

  尽管张艺谋十分不愿,可由于张伟平强制要求,最后只能使得整个团队集体换人,让“赵家班子弟”融入其中。

  这部硬着头皮拍出来的影片,再次让张艺谋饱受诟病,《三枪》也被不少人认为是“口碑最差的烂片”。

  这一次,张艺谋终于忍不住了,在镜头面前直言:“我感觉自己掉沟里了,因为它缺乏文化价值,是商业裹挟的产物”。

  听得出来,张艺谋对张伟平的决策有着诸多不愿。

  随着张伟平对电影的干涉、意见越来越多,张艺谋终于爆发了,两人于拍摄《金陵十三钗》正式交恶。

  2011年,《金陵十三钗》上映前,张艺谋就买下了此部作品的影视版权,随后原著作者严歌苓找张艺谋商量良久,想买电视剧版权。

  彼时张艺谋承诺,只要电影进入制作后期,便会无偿返还电视剧版权。

  没成想,此片开机前几个月,以利益为主的张伟平便将其电视剧版权“天价卖出”,张艺谋对此毫不知情。

  除此之外,张伟平还认为电影里应该增加倪妮的“床戏”,才更有卖点,并且在宣传期间还大肆渲染这段庸俗情节。

  张艺谋听闻勃然大怒,直接骂道:“档次太低,简直是在糟蹋我们的劳动”。

  结语

  于是,在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宣传期间,便鲜少见到“二张”同台场景。

  一时间,不合传闻甚嚣尘土。

  在宣传电影期间,五次都未曾同框出现。

  同年,张伟平承认和张艺谋毫无关系,张艺谋也呛声道自己在电影里没有自主权,成了摇钱树。

  中间两人还因“争抢明星”、“超生一事”闹得不可开交。

  2015年,彻底撕破脸的张艺谋将“新画面”告上法庭,称其当时未签合同,被拖欠《三枪》票房分成1500万。

  最后,法院判决新画面要给张艺谋分成款246万,张伟平一方拒不履行支付义务,被列为失信人,限制高消费。

  回顾过往,两位昔日兄弟闹成这般模样,确实令人唏嘘。

  不过这一地鸡毛的背后,早就埋下了不少导火索。

  只能说,目标不同的人,如果不能互相包容,早点结束合作,及时止损更好,不然就只能像现在一样,满目疮痍,徒留唏嘘。